2015年7月3号“花暖医夏”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在无锡市滨湖区关护基地紧紧围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等助老服务实践平台,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中心,展开了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目前中国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未来,预计空巢老年人口比例将突破70%。日益庞大的群体,面临令人担忧的生活窘境。因此,实践队决定采取倾听心声、与老人畅谈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行动,来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空洞,解决内心寂寞没人倾诉的问题。 在与老人交流畅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归纳出了空巢老人的需求:牵挂子女、身体照料、心理慰藉、经济问题等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牵挂子女和心理慰藉。
牵挂子女的诉求无法满足 ,“儿行千里母担忧”。 即便子女已成人,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永远都是孩子,还有很多操心之事,比如子女的生活、工作、经济、前途、与父母的关系等等。出于对子女的考虑,很多空巢老人不愿意因为自己而给儿女带来负担,这也决定了老人对自己生活、疾病、精神以及经济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子女如何孝顺自己,老人们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打打电话、希望子女过得好;有的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有的老人表示不希望拖累子女。他们子女不在身边最大的困难是,觉得内心寂寞没人倾诉,觉得单调无聊。可见,老人对子女的情感寄托是很强烈的,这种沿袭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甚至远远超出老人对物质和自身身体照顾的需求。老人时常守着电话,逢年过节焦虑地盼望与子女团聚,这些现象正是内心情感的反映。然而,空巢的模式却决定了这种情感诉求的缺失,这对于空巢老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加快其衰老速度。
因此,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不但应保证物质和生活供给,满足身体的舒适性,实现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心理层面入手,帮助空巢老人实现安全感、归属感、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播撒爱的种子,把温暖带给空巢老人,我们已在路上。
(医学院/文:阿米娜; 图:沈柯(SARKAR MD ALAMIN); 审核:林毅)
图1. 到达目的地
图2. 和海报合个影
图3. 和老人畅谈